【陽光兔仔兵】片尾引用了 Rainer Maria Rilke 一首詩中其中幾句,與故事遙相呼應,也為觀眾留下餘韻。不過 No feeling is final 這句,倒是引發栗另一些遐想。
印象中這些年看過的電影,自己都十分「愛恨分明」,喜歡的便一頭栽進去(例如看了五次的【車手】,就算別人再搖頭嘆息,電影至今仍在栗妹電影排行榜的首十位內),而不喜歡的,就算別人再多說幾百幾千回,栗還是半個字也聽不進耳(例如【玩轉腦朋友】,至今仍頗乞栗憎)。
不過這些年又並非沒有出現過「情感轉軚」這個情況。例如一直覺得「唔多掂」的 Brave 和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(第一集),在電視上看完後又覺得很不錯,完全弄不懂自己當初為何會對兩齣動畫片反感。
昨晚看《經濟學人》的影評,見 Prospero 寫【小婦人】(Little Women) "emotionally empty",嚇了好一大跳。電影長 134 分鐘,若真是情感一片空白,那兩個多小時豈非好難捱?還是先讓大佬去送死,自己才為自己的感應下定論吧?(不過他一見梅姨便兩眼發光,情感空白都未必感受到~)
 

 
 :)
 :)
 :(
 :(
 ;)
 ;)
 :D
 :D
 :-/
 :-/
 :x
 :x
 :P
 :P
 :-*
 :-*
 =((
 =((
 :-O
 :-O
 X(
 X(
 :7
 :7
 B-)
 B-)
 #:-S
 #:-S
 :((
 :((
 :))
 :))
 =))
 =))
 :-B
 :-B
 :-c
 :-c
 :)]
 :)]
 ~X(
 ~X(
 :-h
 :-h
 I-)
 I-)
 =D7
 =D7
 @-)
 @-)
 :-w
 :-w
 7:P
 7:P
 2):)
 2):)
 :!!
 :!!
 \m/
 \m/
 :-q
 :-q
 :-bd
 :-bd
 ^#(^
 ^#(^
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