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 Prospero 的部落格,有一篇題為 The curious prevalence of English-language remakes of foreign films 的文章,分析荷里活翻拍外語片的原因和成效。
據說英語世界國家的人不喜追字幕,所以傳統的電影發行商,將上映外語片(奧斯卡的「國際電影」)視為風險投資。而一直以來,不少翻拍的電影為片商帶來不錯的利潤,較出名的例子有 1987 年的 Three Men and a Baby(翻拍 1985 年的法國電影 Trois hommes et un couffin),以及 1996 年的【假鳳虛凰】(The Birdcage)(翻拍 1978 年的 La Cage Aux Folles)。
不過,成功例子背後其實有無數的失敗個案,例如 Guy Ritchie 的 Swept Away (2002),在美國的票房僅得 50 萬元,還要不住給喝倒采,可憐。
近年串流平台興起,外國觀眾要看國際電影較以往容易。只是,就像香港的慣性收視,仍有不少外國觀眾寧選翻拍電影也不看原裝版本。想必只要一日有錢賺,荷里活仍然會繼續翻拍下去。
所謂的經典,就是可一不可再。
回覆刪除完全同意。不過在美國還是有市場,所以荷里活繼續翻拍又翻拍~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