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叛逆字傳:我的麥田捕曲】
讀大學時看 J. D. Salinger 的《麥田捕手》,覺得英文不甚了了(只喜歡 phony 一字,哈),主角又挺討厭的(我不是那類人,故很難投入)。可是看完電影後,對作者和他的著作大大改觀,也許是因為知道作者經歷過的事情,以及著作出版的因由,所以心理上產生了微妙的變化。
在電影中,Salinger 和啟蒙老師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拍得挺動人的。不過後來我想,其實 Salinger 一直求真,但老師教他的技巧,其實是為了取悅讀者而作出的虛偽行為,不知是幫了他還是害了他。猶幸他最終成了名,有資格成為 a pain in the ass,堅持他的求真路。
其實這位現實世界中的麥田捕手十分幸福,父母老師都對他好,就連他的 literary agent 也對他體諒與包容。他晚年可以隨心所欲的寫作,不用擔心柴米油鹽,絕對是快活過神仙!
 

 
 :)
 :)
 :(
 :(
 ;)
 ;)
 :D
 :D
 :-/
 :-/
 :x
 :x
 :P
 :P
 :-*
 :-*
 =((
 =((
 :-O
 :-O
 X(
 X(
 :7
 :7
 B-)
 B-)
 #:-S
 #:-S
 :((
 :((
 :))
 :))
 =))
 =))
 :-B
 :-B
 :-c
 :-c
 :)]
 :)]
 ~X(
 ~X(
 :-h
 :-h
 I-)
 I-)
 =D7
 =D7
 @-)
 @-)
 :-w
 :-w
 7:P
 7:P
 2):)
 2):)
 :!!
 :!!
 \m/
 \m/
 :-q
 :-q
 :-bd
 :-bd
 ^#(^
 ^#(^

我也喜歡"phony"一字,電影亦有引用呢。
回覆刪除看戲前我不知道這位作者的故事,原來他這麼傳奇。很少人可以如他般隨心所欲過日子。
因為差利失戀兼上報紙頭版,確實傳奇。
刪除如果沒有戰爭的恐怖經歷,不知他的日子會否過得不一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