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

兩個群組

終於完成最後一批要命的工作,可以邊看《三命》邊打打字。有很多東西想寫,但時間有限,決定先寫縈繞心頭的事情。

喜歡看書和看電影,想獲得更多的相關資訊,所以各自加入了一個社交媒體的群組。閒時看貼文,發現兩個群組有個很明顯的差異,就是一邊斯斯文文,一邊則粗口橫飛。

有想過為何會這樣,是因為香港人佔比多,所以粗口特別勁嗎?還是愛看電影的人,心中都有團火,要借粗口來發洩?這當然都不對。如果有聽過徐匡慈先生的映後談,就知道愛電影的人,可以有多溫文儒雅。所以說,電影群組只是剛好眾集了一班愛看電影的「粗人」而矣。

雖然只是事有湊巧,但其實觀感甚差,彷彿愛看電影的人都不甚斯文,語氣重些就是「映衰晒」。不過一粒栗哪能敵過一群人?仍想要資訊就只能啞忍,到忍無可忍時就只能退出,嗚呼。


:) :( ;) :D :-/ :x :P :-* =(( :-O X( :7 B-) #:-S :(( :)) =)) :-B :-c :)] ~X( :-h I-) =D7 @-) :-w 7:P 2):) :!! \m/ :-q :-bd ^#(^

6 則留言:

  1. 我也有比較些不同的電影群組,一般而言,台灣的寫得比較細緻,香港的多數又短又簡單,這倒也是另一個意義上的「粗」。港人往台灣谷留言,總是佢佢、嘅嘅、啲啲,廣東字橫飛,執一執真有那麼艱難嗎?

    總體而言,大陸網民水平最高,優質貼文與視頻(其實我始終喜歡叫短片)最多,聽.讀.影,皆然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年輕一輩的語文水平不少都甚差,能打到正確的字已經算不錯的了,真的不能指望他們執啊。如果是年紀稍長的,有可能是要保存廣東話/大香港人主義?(亂猜的)
      以前用豆瓣有看過內地的影評和書評,水準確實高,但自從沒用豆瓣後就沒再看了。
      現在看書和看電影前盡量不看別人的感想,以免先入為主,令自己疏於思考。雖然有時想來想去都想不出個所以然,但花點時間沉澱下應該會想到一點點吧?(fingers crossed)

      刪除
    2. 我有看一個一直在bilibili播放、最近放到油管上的流行音樂頻道,叫「膚淺學在讀」,水準很高,解讀k-pop團,造型風格美學、歌曲結構、概念、娛樂公司部署、如何與市場文化互動...等,都能講得很深入(以流行頻道而言),訊息密集而有通透力。香港和台灣的頻道節目完全冇得比。中國有很多人才,只是欠了個很開放的環境。香港即使到了今日如斯田地,依然相對開放,但腦懶的人委實不少,成因很多,也只能同樣亦很懶地概括一句:時代如此。

      刪除
    3. 謝謝介紹!剛剛訂閱了,稍後看!
      其實我有時都會腦懶,因為覺得常常用腦會折壽。
      如果是年輕一輩,我覺得短視頻興起對他們的影響甚鉅。不知是不是真的懶,但不能長時間 (連五分鐘也不能) 集中精神去思考事情,很難會有甚麼成就吧。

      刪除
    4. 我之前有個男同事,copywriter ,終日做的事,就是捕在電腦前捉這樣那樣的小折扣小優惠。這類人,也很難會有甚麼成就吧。

      刪除
    5. 佢覺得開心便好。一味追逐名成利就要付出不少代價,平凡是福。

      刪除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